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北京市科技装备业商会公共邮箱:btecc@btecc.org.cn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坚持积极防御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作者: 商会秘书处    时间: 2023-10-08    浏览量: 2820   

    摘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厚重的理论底蕴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始终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其精神内涵也不断丰富和完善。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对历史、现实、 未来的综合判断中得出的科学结论。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客观现实、人类世界发展的潮流大势、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根本利益决定了坚定和平发展必须坚持积极防御,同时创新发展这一思想的时代内涵。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一贯坚持的总方针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对历史、现实、未来的综合判断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定走好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同时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为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提供全新选择和中国方案。

一、坚持积极防御是历史经验的凝练归纳、时代大势的准确把握、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总结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厚重的理论底蕴和坚实的实践基础,饱含中国特色、充满哲学智慧,更是在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指导人民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从胜利走向胜利,从辉煌走向辉煌。

(一)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

    世界历史上,很少有一种战略思想像中国的积极防御思想那样一以贯之、历久弥新。中华民族历来就不支持非正义战争、不主张轻易发动对外战争,“义战”“慎战”“止战”思想始终占据着战争观的主流;将战争视为“国之大事”,主张积极防御,提倡“修德怀远”,将“德化天下”视为“合乎自然之道与人类普世价值的高尚行为”。

    历史上,中原王朝对外战略基本上都是采取守势,即使是国势最强盛时期也是开放吸纳,以“华夷一体”为指导思想,对少数民族“爱之如一”“绥之以德”。“自古知兵非好战”,强调“以正义战争制止和消灭非正义战争,反对穷兵黩武”,一直被中国历代兵学先贤奉为圭臬。中国古代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开篇先不论战争取胜之道,而是将战争与国家生死存亡联系在一起,开宗明义慎重对待战争,反对率先开战。这种慎战思想,有利于制止和防范战争,减少因盲目冲动而诉诸战争的可能,也正是积极防御思想的题中应有之意。战国时期,吴起将战争分为了义兵、强兵、刚兵、暴兵和逆兵五种,明确主张“义兵”,反对“不义之战”。《吕氏春秋》则指出“兵苟义,攻伐亦可,救守亦可;兵不义,攻伐不可,救守不可”,支持挟义而动、除暴救弱,认为正义战争是救世良药,可以起到强国以威天下,不战而止的进步作用。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根植于中华战略沃土,吸收先进历史文化,广纳兵学理论精华,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当代中国特色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所倡导的政治上的合作防御性、手段选择的后发制人性、军事行动的攻防结合性、指导领域的广延全程性等显著特点,使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独特魅力逐渐为世人所接受和认可,并在实践中指导着中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强大敌人,洗刷了一次又一次被侵略耻辱,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对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独有贡献。

(二)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具有厚重的理论底蕴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代中国特色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形成发展,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奠基,靠的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创造,离不开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确立和坚持,新形势下习近平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积极防御。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积极防御的思想观点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和发展。马克思指出:“防御战争并不排斥‘战争事变的进程’所要求采取的攻势行动。”恩格斯指出,“最有效的防御仍然是以攻势来进行的积极防御”,“防御不应当只是消极的,而应当从机动中吸取力量,并且只要一有机会,防御者就应当采取进攻行动”。列宁认为,在总体进攻的局势中,暂时的退却也是必须的,“只学会了进攻而没有学会在某些困难条件下为了适应这种条件必须实行退却,是不会取得战争胜利的”。斯大林认为,在无力求取决胜时,应坚定持久作战的决心,实行有计划的退却,“不经过战斗而放弃一些城市和地区,以便赢得时间和积蓄力量,准备将来进行新的决战”。

    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继承中国古代兵家思想中积极防御、后发制人的精髓,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积极防御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步把积极防御思想由战术层面上升到战略层面,不仅把积极防御作为战役战斗的指导原则,而且使之成为中国革命战争的重要战略指导思想。他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形象而生动地指出:“积极防御,又叫攻势防御,又叫决战防御。消极防御,又叫专守防御,又叫单纯防御。消极防御实际上是假防御,只有积极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这是毛泽东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独特创造与发展,是对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最权威、最实质、最科学的概括,也是两种战略思想最本质的区别。

    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以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把积极防御的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之中,所创造出来的既有丰富内涵又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科学完整的战略理论体系,是统揽中国革命战争全局的根本战略理论。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结合新的历史条件,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使得积极防御这一战略理论内涵更为丰富,更加符合中国军事斗争实践的需要,为世界军事战略理论的创新发展增添了独特的内容,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安全提供了独到的战略思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敏锐洞察时代发展大势,总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对创新和发展军事战略提出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述了军事战略指导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指导理论,为新时代加强军事战略指导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

    实践是理论之根、思想之源。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在我军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经受住了战争年代的战火洗礼,通过了和平时代的重大危机检验,逐渐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活灵魂。

    在革命和战争年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引领着我军克敌制胜、不断发展壮大。毛泽东、朱德等根据红军的作战实际,总结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成为我军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发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提出了持久战战略,制定了“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战略指导,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极大丰富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内涵。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制定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军事原则,在大规模战争中熟练地将战略上内线的持久防御与战役战斗上外线的速决反攻结合起来,并进一步发展了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实践,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更加系统化、理论化。

    在和平与发展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指引着我军不断加强现代化建设、积极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具体形势任务,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做了多次充实调整: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先后采取“有顶有放、诱敌深入、纵深歼敌”“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1980年重新调整为积极防御战略方针;1988年提出要稳定北线、加强南线、强边固防、经略海洋;1993年制定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2004年充实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进一步调整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实践,赋予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全新内涵。2019年7月,《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发表,庄严宣示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正是基于这一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确立了统揽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纲,进一步拓宽战略视野、更新战略思维、前移指导重心,整体运筹备战与止战、维权与维稳、威慑与实战、战争行动与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下了一系列先手棋,打了一场场主动仗,在人民军队建设、改革和军事斗争准备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标志性、开创性、历史性的重大成就。

二、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在新时代应时应势而变、不断丰富发展

    毛泽东指出:“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积极防御战略思想自诞生之日起,就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其精神内涵不断丰富。新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扎根于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强军的伟大实践,并在重大军事行动和斗争实践不断丰富发展,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顺应形势发展,升华时代理论,是指导人民军队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宝贵理论财富,是新时代我军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向强图强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新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军事战略指导,领导制定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逐步构建新时代军事战略体系,以宏阔视野谋定建军百年大事,集中回答了新时代军事战略最根本最要害的问题,赋予了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全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内容丰富、精神深邃、涵盖面广,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特性。第一,军事战略的引领性。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纲领,军事战略科学准确就是最大的胜算。各项建设和一切工作都必须在新的战略方针统揽下展开,服从服务于战略方针,真正把战略方针的各项要求有效落到实处。第二,军队使命的时代性。新时代,军队必须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为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战略支撑,为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提供战略支撑,为维护国家海外利益提供战略支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战略支撑”。第三,战略筹划的进取性。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善于下先手棋、打主动仗,善于危中寻机、化危为机,力争主动、力避被动,在稳当可靠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第四,战略全局的统筹性。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军事同政治、经济、外交等紧密配合,把备战和止战、威慑和实战、战争行动和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运筹。第五,前瞻布局的科学性。战略就是谋篇布局,必须前推战略前沿,搞好战略预置,增强战略布局的平衡性、立体性和适度外向性。积极稳妥推进军事力量走出去,构建立足防御、多域统筹、均衡稳定的新时代军事战略布局。第六,组织实施的全民性。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实行人民战争具有广阔舞台,必须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以上“六性”紧密联系、内在衔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构成了新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主体。同时,新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本身也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必将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的深化不断丰富与完善。

(二)新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根本在“防御”、要义在“积极”

    习近平深刻把握我国国家安全的形势,科学研判新时代军事斗争的特点和趋势,明确积极防御根本在防御,要义在积极。增强军事战略指导的进取性和主动性,积极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基点转变,加大军事创新力度,努力把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正是在新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引领下,全军官兵以坚定的斗争意志、灵活的斗争策略,有效应对外部军事挑衅施压,积极稳妥处置周边热点敏感事态,周密组织边境管控和海上维权行动,有效遂行反恐维稳、维和护航等重大任务,推动军事斗争格局实现历史性转变,有力维护了国家战略全局稳定。

    前移战略指导重心,牢牢掌控主动权。就是要跳出威胁刺激、被动应对的思维定势,强化战略运筹的主动性、前瞻性和预防性,从谋求战场决胜前移到塑造反应并重,从被迫应对威胁到主动管危控局,从被动应付危机到善于利用危机,始终掌握军事斗争的主动权。这一创新变化,坚持和发展了积极防御谋局在先、主动作为、防患未然的战略思想。当今时代,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呈现叠加交织的新态势,必须进行科学管控,不仅包括控制、应对危机的爆发,还包括在必要时机采取主动行动转危为机、塑造有利于我的良好局 面。

    发挥战略威慑作用,坚决遏制和打赢战争。遏制和打赢战争,必须尽最大努力阻遏战争爆发。战略威慑不仅是斗智斗勇,更要靠实力。着眼如期实现建军百年目标,构建以一体化国家战略威慑能力为支撑的高水平战略威慑体系,不断增大对手对我实施战略遏控、军事挑衅、武力干预的风险和代价,迫使其不敢轻举妄动。

    拓展军事战略视野,积极推进军事力量走出去。当今,我国家利益大大拓展,国家安全和发展同外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就要求思考和筹划军事战略的视野必须着眼于全局、着眼于世界、着眼于未来,更加注重未来军事变革要求的军事力量构成,更加注重全球范围内的总体战略布局,为国家主权、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创造人民战争新形态,重构人民战争更强大的生命力。“打现代化战争,人还是决定性因素。”无论何时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特别是在智能化信息化战争中,平战一体、前后方一体、军民一体的特征更为显著,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创新发展人民战争战略思想,创新动员人民参战方式,推动战争动员以人力动员为主向以科技动员为主转变,把战争潜力转变为赢得战争的强大实力。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结合我军事行动常态化和多样化特点,组织参与维权斗争、反恐斗争、信息作战和防护救援等军事行动。

(三)新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防御”与“积极”的辩证统一

    新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坚持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坚持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的辩证统一,坚持战略上进取和战术上稳扎稳打的辩证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运用,丰富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军事观和方法论的鲜活内容,为指导军事实践提供了锐利思想武器。

    防御不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勇于进取、勇于担当更是积极防御的规定动作。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思想的防御性本质,决定着坚持自卫立场、后发制人。坚持“自卫立场”并非一味忍让,必须为防御设定底线,即“不能打第一枪”中的“第一枪”是不拘泥于军事上的含义的,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军事战争科学准确,就是最大的胜算。坚持后发制人,旨在把战略防御发展为战略反攻,以期达到尔后彻底歼灭敌人,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后发制人应与主动作为相统一,战略上持重待机,周密做好各项准备。

    积极不是急于求成、急躁冒进,而是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积小胜为大胜。当前我国正处于国家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期,保持一定的战略克制是为我争取发展时机的必要条件。在关系到国家民族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必须勇于斗争,但在面对对手的挑衅与试探时,保有克制的决心和毅力也同样重要。对于该斗争的要坚决斗争,该周旋的要善于周旋,该合作的则要积极合作,用强大的军队足底气、撑腰杆,将军事行动作为保底手段,确保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稳步向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平稳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顺利实现。

    新时代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防御与进攻的辩证统一,既要坚持战略上的防御和后发制人,更要重视在战役战术上采取积极的攻势行动和先机制胜;既要有持久作战的准备,更要力争在战役战术上快速反应和速战速决,特别是在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当具备了战略速决条件时,就要力争战略上的速决。这就要求,一方面要坚持自卫的立场,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不主动挑起事端,塑造战略稳定的局、和平发展的局、复兴进程不被打破的局,努力推迟或避免战争的爆发;另一方

    面又要坚持战略防御的积极性,在积极防御的进取性上做足文章,在攻势防御的主动性上下大功夫,把握好斗争的时、度、效,依靠攻势防御、积极进取打开新天地。

三、坚定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

    习近平指出:“为了和平,中国将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和必然选择,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和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是根据时代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再发展、再强大,也不会放弃和平发展这一国家战略,不会背离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内在本质,不会违背时代潮流走上武力扩张的西方的历史老路,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郑重回应,这是中国军队对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一)中华民族崇尚和平的文化基因决定了坚定和平发展必须坚持积极防御

    中华文明的强大生命力不是依靠武力与征服,而是源于其尚和包容与厚德载物的气魄。“计利当计天下利。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有着5000多年灿烂文化的中华文明,始终讲究“和为贵”,一直崇尚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和合”理念已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自秦汉以来,2000余年封建王朝几经更迭、历经沧桑,修缮建筑长城的战略决策亘古不变、接续传承,最终构建形成一个“城关相连、烽燧相望、亭台林立、步步设险的完整防御体系”,这是中华民族尊奉和平发展、守土防御的最有力实证。

    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中国人民追求的是社会稳定,盼望的是天下太平,正是这种持久的追求和深沉的期盼构成了中国坚定和平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靠的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华民族热爱和平,明白“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铁律,也一直承诺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从中华民族悠久灿烂传统战略文化中走来的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更利于掌握政治和外交主动,以武止戈、保障和平发展。在国际较量中,政治、外交和经济上运筹固然很重要,然而说到底还是要看有没有军事实力,军事力量可以不出席到场,但必须备足、备好、备到位。因此,党和国家战略目标要求军事战略指导,不是去追求“百战百胜”,而是通过对军事力量和军事手段的合理建设和运用,积极主动地配合各种和平手段,有效展开各种斗争,及时化解矛盾、管控分歧,解决纠纷,迫使对手把政治纷争和利益争夺限定在政治、经济和外交等非军事手段来解决,打消其使用武力、兵戎相见的想法念头,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以武止戈之目的,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客观现实决定了坚定和平发展必须坚持积极防御

    国情决定道路取向,目标催生战略指导。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现实需要,我国发展站在了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但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两个没有变”,即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用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主动塑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和世界各国发展的历史都证明,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都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期,各种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让有14亿多人口的中国整体迈入现代化行列,规模和难度都史所罕见、世所罕见,必须毫不动摇地长期奋斗、接续发展。因此,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与和平安宁的外部环境,无论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战略考量,还是从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贡献着眼,都是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必须立足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集中精力把自身的事情办好,使国家更加富强、人民更加富裕,依靠不断发展起来的中国力量同世界各国人民一起更好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需要维护,发展需要争取。和平不是祈求来的,不是在霸权、霸道、霸凌面前的忍气吞声,不是对人类和平事业受损的无原则退让。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都需要积极斗争,合法斗争的手段可以也应当被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从来也不笼统地反对或拥护一切战争,而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主张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最终实现和平愿景。

(三)人类世界发展的潮流大势决定了坚定和平发展必须坚持积极防御

    习近平深刻指出:“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世界发展大势和时代潮流,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量子卫星、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关联程度前所未有,各国人民前途命运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不同文明包容互鉴,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愿望。中国是推动世界走向美好未来的最大正能量,必须坚定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注入和平发展的新动力。

    历史潮流不可阻挡,人类前途终归光明。曾经作为现代化先行者的“西方式现代化”,其本质是血淋淋资本积累的现代化。历史上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这种工业化现代化的老路失道少助、必须摒弃。中国人民有对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痛苦记忆,有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原罪”的不堪回首,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增加仇恨,而是为了历史悲剧不再重演。中国的发展绝不会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而是依靠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通过改革开放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运用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人民群众的勤劳智慧,以和平促发展,以发展谋复兴。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顺应发展大势和世界潮流,持续深化同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和世界一切进步力量团结合作,共同探讨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重大课题,共同探索人类发展进步的方向和路径,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凝聚共识和力量。必须坚持正确义利观,与国际社会更多力量携手并肩,主持公道,捍卫正义,推动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必须同各种逆全球化的政治操作进行坚决斗争,同各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进行坚决斗争,以斗争谋求发展,在斗争中保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定力,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四)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国家根本利益决定了坚定和平发展必须坚持积极防御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应然与必然的一致选择。马克思主义认为,和平最符合人类本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战争观认为,无产阶级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所以是防御性战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一直以来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与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平等互利。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肩负崇高使命,同时也具有世界情怀,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国防的建设和发展,始终着眼于满足自身安全的正当防卫需要,从未以大欺小、恃强凌弱、结盟称霸,从未主动挑起过任何一场战争和冲突,从未占领过别国一寸领土。即使在领土主权遭到侵犯、被迫进行自卫还击时,也是在和平手段全部用尽的情况下迫不得已进行的,而且是有限度的。

    事实胜于雄辩,坚定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有利、对世界有利,既是始终如一的价值坚守,更是实实在在的实践行动,无论是政策规定上,还是制度设计上,中国周边安全战略都以建立周边命运共同体为总体目标,始终坚持“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中国陆续同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国家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开辟了一条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以及国际争端的崭新道路。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绝不会走追逐霸权、“国强必霸”的路子,中国的国力和军力无论怎么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会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正如习近平向世界宣告的,“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一直积极参与国际军控、裁军和防扩散进程,反对军备竞赛,是目前派遣维和人员最多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被誉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中国军队认真履行国际责任义务、高举合作共赢旗帜,矢志成为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和平方舟”,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始终如一、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始终如一、维护世界和平的庄严承诺如终如一。

版权所有:北京市科技装备业商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 42号院1号楼4层458室 邮编:100094 电话:010-66007877

京ICP备20210296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