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北京市科技装备业商会公共邮箱:btecc@btecc.org.cn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资讯

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 本站    时间: 2023-06-16    浏览量: 1311   

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王义桅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发表于《孙子兵法研究》2023年第三期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系统回答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涵、路径和目标,是兼具个性与共性、国内与国际的叙事。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化的起点——文明古国的现代转型;现代化进程——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现代化道路,实现并联而非串联的跨越式发展;现代化的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告别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非复古亦非超美,更非以西方现代化为参照系,而是着眼于人类现代化事业。迈向新征程,在中国式现代化基础上,通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人类共同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中华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人立己达人的天下担当。这为构建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滋养。

    关键词:和平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带一路” 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者简介: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党的二十大精神研究)项目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阶段性成果。

    文章来源:《孙子兵法研究》2023年第三期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加以系统分析。

一、现代化与中国:相互成就的艰难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奋斗的梦想。中国共产党100多年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历史。经过数代人不懈努力,我们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现代化成就中国,中国也成就现代化。中国与现代化结缘,经历了四个阶段的飞跃。

(一)阶段一:现代化来到中国(近代:德先生+赛先生

    近代以来,从传统中国traditional China)向现代中国modern China)的转变充满了艰辛曲折。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效法欧美”“走俄国人的路等尝试,最终回到中国特色的道路。其间充满了中西体用的迷思和是否要以西方为参照系的迷茫。早在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就苦苦思索如何振兴中华。他在《建国方略》中绘就了未来现代化的美好蓝图:筑铁路、铺公路、建大港……当时有人认为,这些设想完全是空想。1929年,上海《生活周刊》刊登了一篇《十问未来之中国》:吾国何时可稻产自丰、谷产自足,不忧饥馑?”“吾国何时可行义务之初级教育、兴十万之中级学堂、育百万之高级学子?”“吾国何时可参与寰宇诸强国之角逐?”……十问椎心泣血,饱含着当年国人的苦难与屈辱、希冀与梦想。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然而,三座大山使中国现代化可望不可及,缺乏四个自信让国人的现代化探索悲喜交加。再造现代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历史性任务落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

(二)阶段二:中国追求现代化(新中国成立后:四个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让中国人走出了德先生+赛先生的迷信,看到现代化的曙光,憧憬现代化的未来,充满现代化的激情。早在1945年,毛泽东便在中共七大发表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然而,新中国经济基础相当薄弱,是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毛泽东把这种状况形象地称之为一穷二白是指我们现代化的工业很少,绝大部分是农业和手工业,这部分和中国古代社会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就是如同一张白纸,文化和科学水平都不高。即使到了1954年,国民经济已经全面恢复,毛泽东仍然感慨道: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此外,我们的外部环境也不友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全面采取封锁”“禁运的政策,单方面对中国实施制裁,用尽一切手段让中国的日子不好过。中国只能向苏联学习,并寻求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在此基础上艰难起步。

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195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然而,忽略人口多、底子薄的国情,急于赶英超美,犯了错误。党及时纠正错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阶段三:中国式的现代化(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出访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深感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谓再次睁眼看世界。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现代化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首次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实事求是地搞中国水准的现代化。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中国改革开放迎来大踏步发展,现代化事业日新月异,经济总量连续超越西方发达国家,成为第一大制造业国家,建立起全产业链,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也日益完善。

(四)阶段四: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人类文明新形态)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着眼于人类现代化一般发展规律和共性,提出第五个现代化——国家治理能力、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从根本上超越了大国崛起的西方叙事,四个自信充分转化为现代化的中国自信与中国自觉。一方面,这表明我们已看清西方现代化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底层逻辑;另一方面,这也回应了世界分享中国式现代化经验的期盼,回答了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历史之问。因此,超越中国特色中国模式的提法,代之以兼顾共性与个性的提法——中国式现代化,也避免了中国梦的民族主义和叫板美国梦的嫌疑,强调不输入也不输出现代化模式,鼓励各国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实现命运自主,命运与共,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现代化之问,并从五方面作答:我们要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我们要秉持独立自主原则,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我们要树立守正创新意识,保持现代化进程的持续性;我们要弘扬立己达人精神,增强现代化成果的普惠性;我们要保持奋发有为姿态,确保现代化领导的坚定性。”“中国式现代化既基于自身国情、又借鉴各国经验,既传承历史文化、又融合现代文明,既造福中国人民、又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是我们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也是中国谋求人类进步、世界大同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以人类现代化事业为关怀,超越了现代化成就中国的阶段,进入中国成就现代化的新时代。在中国式现代化确立的人类好的现代化标准基础上,中国发起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人类共同现代化。十年来,中国已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合作文件,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和繁荣。一带一路是中国打造的共同发展合作平台,是实现世界版共同富裕的生动实践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些特色包括: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方面特色为人类好的现代化立下标杆,彰显中国三个身份:文明古国、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从现代化的起点来讲,中国是文明古国,苟日新,日日新,实现文明的现代转型和振兴。对于其他文明古国来讲,中国能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转型的意义非凡:现代化不是去传统文化,而是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植根于丰富多样、源远流长的文明传承。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现代化路径来讲,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实现现代化,无论从数量、质量,还是内涵和性质来讲,都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改写了人类现代化版图和现代化范式。从现代化目标讲,中国要立己达人,推动更多国家实现现代化,推动人类共同现代化,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平发展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再造了现代化的含义,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长期以来,占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被认为是不可能甚至是很可怕的事情,这是发达国家流行的中国威胁论中包含的潜台词。20年前,国际社会质问谁来养活中国2010415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澳大利亚电视台采访时放言:如果超过十亿的中国居民也像澳大利亚人、美国人现在这样生活,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陷入十分悲惨的境地,因为那是这个星球所无法承受的。中国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大,可耕地面积却只有美国的二分之一,人口则是美国的四倍,还存在胡焕庸线。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能否实现现代化?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世界之问,中国之答:中国式现代化遵循四个创造”——“政党创造国家,国家创造市场,市场创造社会,社会创造文明的中国逻辑。

    政党创造国家: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1949年创立新中国,这与西方国家创造政党的逻辑完全不同。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创造市场:通过三线建设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市场。以高铁建设为例,沿线形成旅游、房地产和其他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和经济带,还带动脱贫致富,推动人员、商品、资金、数据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形成国内统一大市场。

   “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是统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再造市场的重大举措。

    市场创造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推动契约精神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本土化、时代化和国际化,中国从血缘社会越来越走向法治社会。改革开放,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中国从现代化逻辑、机制和理念全方位融入国际社会,从现代中国modern China)再造全球中国global China)。

    社会创造文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华文明从农耕文明向工业信息文明、从内陆文明向海洋文明、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转型,并大踏步迈入数字文明、生态文明新时代,并且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第一,物质文明——以人民为中心超越经济人假说。西方现代化理论以人性本恶为出发点,发展到个人主义、理性人假说,在私人资本利润最大化引诱下出现物质主义膨胀。中国式现代化推崇人民为中心理念,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超越个人主义、私有产权的狭隘。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逻辑是:土地是国家的。在这一逻辑下,中国不仅能建立全国基础设施网络,且改革开放通过土地财政招商引资,同时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第二,政治文明——以大一统超越政府市场二分法。大一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国体制实现快速现代化。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政府必须创造市场,而非任凭市场规范国家,陷入贫富差距和产业空心化。这也是一带一路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不是让孩子直接到大海(市场)游泳,而是先修游泳池(经济特区、产业园区)训练孩子游泳,最终到大海里畅游,这是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路径。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超越了西方高标准、一刀切、排他性模式,强调统筹政府市场两只手、统筹发展与安全、统筹自主与开放。

    第三,精神文明——以天人合一超越神人契约。天与神、合与分,是导致中西方观念分歧的关键。中文讲的和西方讲的“human”不一样。中国的是和相对的,西方的是和相对的。西方讲的自由首先是人从神那里解放出来——人文主义是政治现代化的起源,即所谓的宗教革命。通过王权和神权的分工——把恺撒的给恺撒,把耶稣的给耶稣,取消君权神授;之后王权跟贵族(政府)又搞一个契约(即《大宪章》)限制因为欧洲王室内部近亲联姻导致的昏庸国王胡作非为;然后政府和人之间又有社会契约。所以他们讲的自由就是逐步地通过人(信徒)、王权、政府、主权和人权(形成的)。中华文明认为人与天不是契约关系,更没必要经历天贵族(政府)人的分化,天底下有诸神(诸神相爱而非诸神之战),主张敬鬼神而远之,反对装神弄鬼、无法无天,从而实现天人合一。中国共产党将传统中华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上升到党与人民合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超越了人神观基础上的近代政治文明。天与神孰重孰轻?西方的逻辑是神创造天,中国的逻辑是天下有神,神是天道在地上的折射,这是中西方信仰本质区别。正如《礼记孔子闲居》所言: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奉斯三者以劳天下,此之谓三无私。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斯里兰卡郑和布施碑写道: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照临,霜露所濡之处,人民老幼,皆欲遂其生业。郑和将明成祖敕书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共享太平之福传至亚非,从未殖民一寸土地,成为今天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同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财富。

    第四,社会文明——以物质精神文明相统一超越公域私域二分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非造就利益集团、服务中产阶级。近年来,全球化造成西方利益分化,西方中产阶级缩水,作为中产阶级主要承载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流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种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共同富裕。

    第五,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超越西方工业文明逻辑和理性人假说。生态文明建设代表工业革命以来发展范式全面而深刻的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因此也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途径……如果说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化国家对人类作出的重大贡献,那么生态文明的提出及其实践探索,则是中国在自身五千多年深厚文明基础上吸纳工业文明的优点,为人类发展可能作出的重大贡献。

    总之,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的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简而言之,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物质基础、制度保障和精神动力,超越西方现代化小逻辑,回归中华文明大逻辑。

    中国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从世界文明形态看是东方文明、中华文明的新形态;从现代化形态看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文明的新形态;从文化形态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形态;从人的形态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新形态。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也必将日臻巩固成熟。

    从人类文明形态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开启了文明古国复兴的光明前景——现代化不意味着破坏传统,而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而且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关注当下而非寄托来世的人民为中心的文明与时俱进新形态。世界上八成以上的人民生活在发展中国家。中国式现代化纠偏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模式,倡导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文明新形态,应有之义就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强调两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借鉴人类文明中的优秀成果,又在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国情下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理论超越,打破了西方国家话语霸权和线性进化论的桎梏,打破了人们对于西方模式的盲目崇拜和路径依赖。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发展到目前水平用了二百多年时间。我们要后来居上,把失去的二百年找回来,决定了我国发展必然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叠加发展的。这就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话语霸权,鼓励发展中国家走符合自身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也为构建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滋养。

三、以伟大斗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西方开启现代化,由果溯因,将现代化定义为以人自然关系为主要标志的科技革命引发的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否定了强调人人关系的中华文明、人神关系的印度及伊斯兰文明现代化的可能性。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这种倒果为因的叙事,揭露了现代化、现代性及中世纪后宗教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的叙事,鼓舞了文明古国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并以文明复兴克服了西方现代化的弊端。这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人自然和合共生、和平发展道路的文明意义。

    于是,西方视中国式现代化为打破普世价值神话的唯一替代现代化模式,不断打压,动摇其信心、抹黑其前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遇到的挑战和光明前景,战略风险与战略机遇并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这就超越了近代中西对比、线性进化的逻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也充分展示了中华文明的辩证思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朝向全球区域化、本土化乃至板块化发展,国际主要矛盾从全球化内部矛盾到不同全球化间矛盾,甚至围绕要不要全球化,要什么样的全球化、要谁的全球化等争论全方位展开。美国对华打压从民主、民生到民族层面迈进。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这也要求我们筑牢国家安全意识,坚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勇气,大力推进国防和军事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为世界树立榜样,为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独立自主的国家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同时,中国希望别的国家共同发展,和平发展,这样我们的和平发展才有了保障。中国既是世界工厂,又在成为世界市场,只有其他国家共同发展起来,才能买得起中国制造,中国才能进入他们的市场,中国才能维持这种地位,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和平发展,不只是主观愿望,还是客观路径的选择,也是世界最大利好。

版权所有:北京市科技装备业商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闵庄路 42号院1号楼4层458室 邮编:100094 电话:010-66007877

京ICP备202102967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462